2004年,安装了一个水动力道闸沉降装置,用于处理位于威斯康星州麦迪逊市供水管理大楼的屋顶和停车场的雨水径流。美国地质调查局与威斯康星自然资源部、麦迪逊市、瓦克沙州许可证集团各城市、水电国际、地球科技公司、国家卫生基金会国际以及美国环境保护局合作,从2005年11月至2006年9月对该遥控器装置进行了监测作为美国环境保护局环境技术核查计划的一部分,对其进行评估。采用23次监测装置进出口流量和水质的径流事件,计算装置污染物减少百分比。
入口处测量的悬浮泥沙(SS)、“调整”总悬浮固体(TSS)、总磷(TP)、溶解磷(DP)、总可回收锌(TZn)和总可回收铜(TCu)的几何平均浓度为107 mg/L(毫克/升)、92 mg/L、0.17 mg/L、0.05 mg/L、38μg/L(微克/升)和12μg/L,这些浓度分别在威斯康星州和密歇根州其他停车场电子杆雨水径流中观察到的值范围内。采用效率比和载荷总和法计算了沉降装置的效率。利用效率比法,该装置将SS和DP的浓度分别降低19%和15%。利用效率比法,装置分别将“调整”的TSS和TZn浓度分别提高5和19。本次评估中23次径流事件中有3次发生旁路,并利用遥控器旁路流量和水质浓度来确定旁路系统的效率。
系统SS、“调整”TSS和DP的浓度分别降低18、5和18;但TZn增加5%。一些TSS浓度被“调整”以添加样品处理过程中残留在筛子上的颗粒。沉降装置的溶胶法使SS、调整后的TSS和DP的负荷分别降低38%、9和19%,TZn增加13%。升降杆旁路系统中,SS“调整”TSS和DP的负荷分别降低39、12、22,但TZn增加4%。溶胶法对SS和“调整”TSS的百分比降低,是效率比法的两倍。从土壤溶胶计算中剔除2006年8月23日和24日两次大径流事件,SS的减少降至16,并将“调整”TSS增加4%。两次大径流事件是异常现象,即邻近循环设施溢流使径流体积和溶解固体浓度大大增加。采用溶胶法测定了沉降装置和旁路系统六种不同粒径下SS减载率。直径小于125微米(μm)的颗粒基本上没有负载降低,直径大于250μm的颗粒减少了约90%。直径大于250μm的颗粒的去除效率更大,其进一步的支撑是,在集水坑中滞留的颗粒尺寸超过80%的颗粒直径大于250μm。这些结果支持遥控器制造商提出的要求,即对于直径大于250μm的颗粒,实现大百分比的负荷降低。
